对别人好,指望着别人来孝敬自己,这都是虚的。 只有对自己好,才是最实在的。 她得赶快好起来,不然家里才真要掀翻天了。 34.第 34 章 二更 第三十四章 “你舍得回来了?”袁冬梅坐在门口的石阶上, 陪张小玉玩翻花绳,等了好一会儿,总算看到张顺诚回来,看他脸上的表情, 就知道他是人回来了, 心还在刘桂芳那边, 她看到就心里头拱火,“要是小珠不去叫你,是不是打算在那边吃了睡下了?” 张顺诚心里还想着搬回去的事儿, 一听到袁冬梅带刺的话,脸上的表情就又愁苦了起来, “冬梅,你好好说话, 她是我妈, 我能不管她吗?再说那本来就是咱们的家, 是你非要搬出来的。要是还住在家里,也不用两头跑来跑去了。” 张晓珠跟在后头, 听到这番话挑了一下眉。 看来过去的几个小时里, 刘桂芳没少给她的便宜老爹灌魂汤。 “妈, 吃饭不?”她打断了夫俩即将开始的争吵,抱起张小玉往里头走,“我要饿死了, 今晚吃啥?” 袁冬梅强打起神, “吃白面馒头。” “你舍得做啦?”张晓珠调侃着说。 自从搬到张德才家, 就不用担心刘桂芳等人会抢粮食,她拿了十斤大米,五斤的面粉出来改善伙食, 但袁冬梅一直舍不得做,好些天了,才喝了两顿带米粒儿的红薯粥,面粉一直没动过。 “你以为那十来斤的米面顶啥用,这么多张嘴,吃几顿就没了,得省着些吃。”袁冬梅心里也很期待,白面馒头香的很,吃起来又软又甜,上回吃还不知道是多久以前呢。 “以后会有更多的,该吃就吃吧,不用替我省。” “你这孩子懂啥。” 他们全都进了堂屋,但张顺国还没回来。 “顺国咋还没回来?”张顺诚坐在凳子上,“我去队部的时候,他也不在里头,像是出去了。” 张德才点头,慢悠悠地说:“是啊,去县里开会去了。来回路上都要去两三个钟头,估计还得再过会儿,你们要是饿了,就去锅里拿个馒头,刚蒸出来的最好吃,凉了就没那个味儿了。” 他们坐在堂屋里闲聊着,快五点的时候,张顺国终于骑着自行车回来了,他把车往墙上一靠,着手进屋说,“来点热乎的东西暖暖肚子,一路吹风,快把我脑子给吹僵了。” “等会儿。”张兰跑到厨房拿了几个馒头,还冒着白丝丝的热气,“都是刚蒸出来的白面馒头,纯的,没参其他东西,就蒸了十来个,快趁热尝尝看。你们也别愣着,快点过来。” 八仙桌上还摆了几个盘子,分别是加了点油星清炒的番薯叶,刚入冬就腌下去的酸辣萝卜,还有一盘咸水花生米,都是用来就馒头的小菜,平时都是吃红薯,糠菜团子,连小菜都不用,也算是家里难得伙食不错的时候了。 张顺国是饿得很了,连筷子都没用,他先咬了两大口的白面馒头,等砸吧出了味儿,再用馒头狠狠蘸萝卜腌出来的汁儿,吃起来酸酸辣辣的特别过瘾,还没几口,比巴掌都大的馒头就都进了他肚子。 “今天去县里开会,都说啥了?”张德才挑了粒花生米吃着。 “都是年后的事情了,非要年前叫我们去开会。”张顺国又灌了一碗热开水,才觉人活过来了,“说是年后要送一批知识青年来队落户,解决城里头的就业问题,支援咱们农村的生产建设,我还是头回听说这种事。城里头那么多人,那么多厂子,连工作岗位都不够了?还让念过书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来做农活,真是疯了。” “这队落户是个什么情况?”张德才问。 “也就是说啊,这批送下来的知识青年以后就是咱大队里的一份子了,和咱们一样下地干活儿种庄稼,只不过还得给他们提供住的地方。”张顺国想起来就头疼,家家户户都挤在屋檐底下过子,谁家有一间多余的空屋都不得了,还得腾出地方给外来人住,去哪儿腾? “啥叫解决城里的就业问题?”张兰听不懂,“是说辛辛苦苦念书考了高中、中专,出来都没工作做了?那孩儿们还念啥书,出来不都跟咱们农民差不多。” 张顺国点头,叹着起说:“可不是吗?我听蒋书记的话,就是这么个意思。还说其他地方早就有知青上山下乡,专门去偏僻落后的地方开荒,只不过咱们县的条件不好不坏,一直没轮上而已。现在城里念了书没工作的青年越来越多,以后各个地方的农村,也会来知识青年,叫我们好好安排他们,发挥最大的效用。哎,我这头疼啊。” “顺诚啊,我记得茵茵从糖厂回来,说要考中专吧?”张兰看向张顺诚,“现在城里头都这样了,她还用考吗?不然还是趁早让她放弃,免得念了半天,还是得回村里,不如现在就去找份活儿啊。” “她就不该辞了糖厂的工作,跑回来准备考试,在厂里不也能念书?我看她是嫌厂里头累,吃不了苦,才跑回来的。”张德才摇了摇头,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,“这丫头从小就这样,好几年了还没转正,在糖厂估计没少偷懒。” 不得不说张德才眼光毒,看人准,随便一猜就猜的八/九不离十。 张晓珠坐在一旁,暗暗地想,她一直以为知青下乡队,是文//革以后才开始,原来在这之前就已经陆陆续续下乡了,既然这几年开始加速送知青前往各个地方的农村,说明城里的就业力确实很大,那么就算张茵茵和张小茉考上了,等他们毕业的时候,也赶上大动,百分之九十得送到乡下来了。 当然,他们肯定不知道再过两三年会发生什么,但只要知道城里工作岗位和,连城市居民都得送往农村,念书也没有出路,恐怕对于刘桂芳那样唯利是图的人来说,就会变成垮骆驼的最后一稻草,家里表面的平静也要撕破了。 她才不要回那个家,越早散掉越好。 至于她这个爹,总得让他看清楚现实。 那里可不是他想象中的温柔港湾,而是明争暗斗,人心隔肚皮的战场。 张顺诚脑子里成一团。 别看他在家里没什么存在,实际上他心里头门儿清,小妹张茵茵之所以会得母亲的宠,都是指望着她念书好了将来能有出息,后来进了厂子工作,每年给家里钱票,家里其他人对刘桂芳偏心也都见怪不怪了。 她回家念书,虽然了钱,但成天游手好闲的,别人心里头也有点怨言,现在又出了知青下乡的事,只要家里头的人知道,恐怕她也别想继续安稳念书了。 好端端的,咋突然就变成这样了。 “那你打算咋安置下到咱们大队的知识青年?去哪儿给他们折腾出空屋子?”张德才眉头皱的深深地,他心里头一烦躁,烟瘾就犯了,拿着烟杆儿和烟丝坐到堂屋的门槛上,点燃了烟丝了两口,“我看不如重新给他们搭个屋,指望腾挪出来,也不太可能。” “是啊,我问了别村儿的,有的也这么说。”张顺国点头。 “那粮食呢?总不能叫咱们村来拨吧?大家都不够吃了,更挪不出来。”这才是张德才一直愁的,房子那都不叫事儿。 “这不用担心,上头会拨粮食,按照每人每年一百五十斤一次拨下来,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找个住的地方就可以了。”张顺国摸着下巴想,村里头的男人们好不容易才能休息几天,现在又要赶着过年前给他们整出一个能住人的地方,总不能叫人白干,还得出点东西。 想来想去,也只能是从知识青年拨下来的粮食里,扣一些给他们当做报酬了。 烟杆儿里的烟丝烧尽了,张德才扣掉里头的烟灰,站起身拍了拍下/股,对张顺诚说:“你明儿要是有回去,就跟你妹说了吧。让她早点去找份工作稳定下来,免得家里头又出啥幺蛾子。” “可是……”张顺诚犹豫了一下,还是点头了。fEnGYe-zn.COm |